?一、 價格上漲過快引關注
“從四平市周邊汽運玉米到濮陽市的成本為1.395元/斤,整車賣出為1.42元/斤,獲利不大,運輸車也不好找,一天只能發回來兩車玉米。”濮陽市國家糧食儲備庫業務經理楊紀周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現在全國范圍內的玉米都在漲價,玉米貿易生意不好做,各地的價差越來越小了。
今年3月以前,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玉米收購價格只有1.03元/斤,東北地區雖然有政府收儲,但市場價格也僅在1.1元/斤左右。
進入3月以后,隨著東北地區玉米政府主導收儲量越來越大,并超過7000萬噸,加之內地農民玉米存量越來越小,以及河北、陜西、山西等地玉米向內蒙古等地倒流,河北、山東、河南北部玉米價格率先上漲,并很快從1.03元/斤漲至1.13—1.15元/斤。
5月初,在市場普遍預期玉米價格將趨于穩定,并且后期也不存在上漲機會,以及很多貿易商認為沒有必要收購并囤積玉米之際,玉米市場價格卻以更快的速度上漲。
多年來在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從事玉米貿易的經營商崔瑞兵告訴記者,當前在市場上找到數量稍大一點的陳玉米很困難,從5月至今,玉米價格之所以漲幅較大,主要原因是陳玉米供應基本中斷了。
記者進行市場調查了解到,2012年和2013年東北產玉米大部分被政府主導收購了,河南、山東等地近兩年所產玉米經過南方地區的大規模采購之后,加之當地玉米需求量增長較快,市場剩余的玉米數量也不多了,這造成了國內尤其是內地玉米市場供應出現了暫時性供應緊張的局面。
開封市城南國家糧食儲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扶偉向記者介紹說,國內玉米市場當前正處在新糧和陳糧交接階段,按照常年來市場運行規律分析,此時市場價格往往處在一年中的高位,但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這個時間國內玉米價格漲幅過大,并遠遠高于小麥等大宗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現在開封地區東北產玉米零售價已經達到1.45—1.48元/斤,當地產玉米為1.38—1.4元/斤,價格已處在歷史較高區域。
受現貨玉米價格持續走高提振,大連玉米主力1501合約期價7月中旬至8月中旬累計上漲120元/噸,隨后呈現高位振蕩態勢。
二、干旱嚴重產量堪憂
進入6月以來,國內部分地區先后出現了嚴重的干旱天氣,造成很多農作物生長受阻,部分地區玉米甚至枯死。
8月上旬,期貨日報記者對河南受旱嚴重的部分地區進行了市場調研,在平頂山市和洛陽市的很多縣區發現,玉米作物受旱十分嚴重,很多地方的玉米植株矮小,基本上沒有結棒,一些地區的田塊甚至還是白地,部分農戶種植的春玉米雖然長勢尚好,但結實受阻,產量估計不及往年的一半。
據了解,由于降水***和高溫天氣較多,6月以來,我國華北、黃淮多地發生了氣象干旱,并給部分秋季農作物生長帶來極大威脅,部分旱情嚴重地區的玉米等農作物面臨減產和絕收。目前,東北地區也出現了旱情,其中遼寧等地旱情較重。
據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副院長張智先分析,截至8月下旬,旱情對玉米生長影響***大的省份是河南和遼寧。其中,河南農作物受旱面積比較大,持續時間長,一些重旱區玉米絕收或大幅度減產已成定局,初步估計河南玉米有可能因干旱較常年減產250萬—350萬噸。雖然玉米占全國總產量的比例不大,但對于連續兩年減產的河南來說,影響較大。
“估計遼寧出現的旱情對玉米產量的影響會超過河南。”張智先說,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24日,遼寧總面積6275萬畝農作物中受災面積2927.5萬畝,干枯和重旱1870.5萬畝,其中干枯707萬畝。根據當前的旱情,農業部門匯總分析預計,今年遼寧全省糧食因災減產500萬噸左右,這個減產幅度相當于遼寧糧食總產量的四分之一,減產以玉米為主。
此外,湖北、陜西、內蒙古、吉林等省的部分地區也出現了較重的旱情,預計這些地區秋季農作物尤其是玉米產量較常年都會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從全國各地6月至今的農業氣象條件來分析,今年全國玉米種植區總體屬于偏旱年景,丘陵、坡崗地玉米單產預計將會普遍較正常年景出現下降,大幅減產及絕收面積將會增加。
不過,從全國秋季農作物生長和播種面積等情況來分析,由于今年全國玉米播種面積較去年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如黑龍江玉米面積增加明顯,這將會對其他省份因旱而減產的部分進行一定的抵沖。
“綜合以上分析,預估今年全國玉米總產量將會出現減產,初步評估減產幅度或超過600萬噸。”張智先認為。
8月中下旬,部分干旱地區出現了降雨天氣,這緩解了一些地區的旱情。由于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仍然是國內玉米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后期天氣狀況仍然會對玉米收成產生關鍵影響,旱情對玉米單產及總產的影響仍有待進一步評估,市場預期國內玉米總體收成仍存在一定的變數。
三、 新陳交接出現斷檔
正常情況下,進入8下旬以后,東北產陳玉米會大量涌入內地供應市場,加上湖北、河南等地會有大量的春玉米上市,市場會順利地完成新陳玉米的交接,玉米價格的波動會比較平穩。但今年受干旱天氣的影響,國內各地春玉米上市量減少,加上東北產玉米難以大量運入國內眾多銷區市場,市場正常的運行規律被打亂,新陳玉米交接出現斷檔,玉米價格波動較大。
據了解,當前除東北地區以外,國內其他地區陳玉米數量有限,很多地方陳玉米已無貨可供。東北地區雖然陳玉米庫存龐大,但這些玉米絕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其供應市場的渠道是每周的競價銷售,考慮到需求企業參加競價銷售后還要辦理玉米出庫、運輸等手續,東北產陳玉米難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綜合記者所掌握的市場情況來看,當前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等地陳玉米數量較少,市場供應偏緊,而東北地區和湖北、江蘇等地由于政府正在進行國儲陳玉米競價銷售,市場供應還可以保證。另外,政府在東北地區對玉米深加工企業購買國儲陳玉米實行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當地市場需求的增長。
“往年8月中旬就有貿易商去湖北等地大量拉玉米了,今年到目前仍沒有湖北新產玉米運過來。”河南省駐馬店市糧油貿易商徐自力對記者介紹說,湖北等南方地區春玉米種植面積較大,收獲時間比河南等北方地區早20天左右,往年在河南等北方地區新產玉米尚未上市,以及陳玉米庫存告罄之際,貿易商會從湖北等地大量運來春玉米供應市場。
徐自力說,今年湖北等地出現了干旱天氣,加上湖北等地市場陳玉米也供應緊張,今年湖北等地產新玉米流入河南的不多,而且價格偏高。
陜西儲備糧公司華縣直屬庫業務主任胡銀濱告訴記者,當地產陳玉米已基本無貨,春玉米雖然收獲上市了,但雜質大、籽粒小,很多玉米籽粒和黃豆大小差不多,上市數量也比往年減少很多。
陜西春玉米主要集中在關中東部地區。在今年春玉米生長期間,由于當地天氣以高溫少雨為主,這讓春玉米產量受到損害。雖然減產幅度還不好確定,但從上市量來看,減產幅度不低。
“河南春玉米產量因旱受損不小,估計難以形成有效市場供應量。”崔瑞兵說,現在河南當地產陳玉米已無蹤可尋,市場供應主要依靠東北產玉米和當地產春玉米,現在雖然部分地區春玉米已開始收獲上市,如杞縣等大蒜產區春玉米已進入集中收獲期,但數量太小,加之東北產玉米輸入量也比較有限,市場上明顯出現了新陳玉米交接斷檔的格局。
和往年相比,河南今年新產春玉米數量小,價格高。據了解,杞縣等地春玉米收購價已漲至1.31元/斤(水分17%—18%),大部分為蒜茬玉米,當地陳玉米成交價在1.38—1.39元/斤。記者在新鄭縣周邊的數家飼料廠了解到,符合飼用的春玉米到廠價為1.42元/斤(水分14%)。
四、 飼料企業用小麥替代玉米
目前,全國各地玉米價格普遍高于小麥200—400元/噸,過大的價差刺激飼料企業等紛紛調整原料配方,小麥替代玉米的數量出現了較快增長。
今年3月以來,受政府加大國儲小麥競價銷售力度的影響,加之小麥市場需求一直低迷不振,小麥市場價格長時間在低位徘徊,6月以后雖然在玉米價格上漲的帶動下有所反彈,但其上漲速度遠遠落后于玉米價格,玉米和小麥價差由3月初以前的-300元/噸迅速轉變為200—400元/噸。
在當前玉米采購較為困難的背景下,再加上巨大的原料采購成本下調的驅使,飼料加工、養殖等企業用小麥替代玉米在所難免。生豬等家畜家禽自然也就過上了好日子,原來的粗茶淡飯也改為了細米白面。
期貨日報記者在進行市場調研時發現,當前小麥與玉米價格聯合上漲的跡象已經出現,市場各方對玉米價格過快上漲有可能引發農產品價格整體走高比較關注。
不過,由于新產玉米大量上市還需要20多天時間,進口美國玉米等因為轉基因問題依然受限。雖然現在國際市場玉米價格較低,政府也在不斷加大東北地區國儲玉米,以及其他地區跨省移庫玉米、庫存進口玉米的競價銷售數量,但估計短期內玉米價格依然會居高不下,小麥替代玉米的態勢難以改變。
近兩周時間,受市場需求增加的刺激,河南、河北、山東等省小麥價格已表現出較強的上漲***,如河北小麥價格已上漲到了1.30元/斤以上,河南北部地區小麥收購價格也由1.24—1.25元/斤上漲到了1.27—1.28元/斤。
山東省濟寧市的部分小麥貿易商告訴記者,即使小麥價格上漲,但對飼料等企業而言,玉米和小麥的價差仍然比較大,用小麥替代玉米的動力依然很大。
在河南省新鄭縣的一些飼料企業記者發現,其收購小麥的積極性高于玉米,一些飼料企業用小麥替代玉米的比例已經達到了30%,部分飼料企業生產的家禽飼料已經不再使用玉米了。
張智先認為,后期隨著國儲玉米等流入市場數量的增加,加上新產春玉米和早熟玉米逐漸上市,國內玉米市場供應偏緊的情況會有所好轉,終端消費采購將變得謹慎,玉米市場價格在高位運行一段時間后存在下滑的可能,屆時小麥替代玉米的現象可能會減少一些。
?
掃一掃
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