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為組織實施好2015年生豬良種補貼項目,根據《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組織實施好2015年財政支農相關項目的通知》(農辦財〔2015〕8號),結合我省實際,制定2015年生豬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一、補貼范圍及數量
根據農業部、財政部工作要求和我省2013、2014年項目實施情況,按照“大穩定、小調整”原則,對2015年項目縣(市、區)及補貼任務做以下調整:
(一)取消鹿邑、葉縣項目縣資格。鹿邑縣項目實施工作積極性不高,申請暫緩實施2015年項目;葉縣2014年項目沒有按照要求進行供精單位備案。2015年取消兩縣補貼任務。
(二)新增商水、鄢陵、平輿3縣為2015年生豬良種補貼項目縣。在未列入良補項目的22個生豬調出大縣中,將商水、鄢陵、平輿等3個能繁母豬存欄5萬頭以上、人工授精普及率30%以上縣列入2015年項目縣。
(三)調整襄城、新鄭、臨潁、濟源、潢川、唐河、南樂等7個項目縣(市)的補貼數量。襄城縣連續兩年年底項目執行進度在30%以下,新鄭市2014年項目供精單位備案時間嚴重滯后影響全省項目進度,核減兩縣補貼任務數;臨潁、濟源、潢川、唐河、南樂5個項目縣供精單位建設及項目管理嚴格,項目執行進度較快,月報表上報及時,工作業績突出,適當調增補貼任務數。
根據以上調整,河南省2015年生豬良種補貼項目縣確定為47個,對152萬頭能繁母豬實施人工授精給予補貼。調整后的47個項目縣為西華、正陽、鄢陵、平輿、固始、濟源、商水、林州、遂平、中牟、柘城、潢川、新鄭、武陟、衛輝、內鄉、偃師、祥符區、尉氏、輝縣、臨潁、禹州、通許、淮陽、汝州、浚縣、汝南、舞陽、方城、郾城區、許昌縣、太康、確山、滑縣、唐河、鄧州、南樂、澠池、平橋區、臥龍區、襄城、伊川、杞縣、新蔡、睢陽區、永城、上蔡。
二、補貼對象、標準和程序
(一)補貼對象
按照“政策公開、農民自愿”的原則,在項目縣整縣推進,實施生豬良種補貼。補貼對象為項目區內使用良種豬***開展豬人工授精的母豬養殖場(小區、戶)。
(二)補貼標準和規模
按照每頭能繁母豬每年使用4份***,每份***補貼10元。2015年***財政安排專項資金6080萬元,對47個項目縣152萬頭能繁母豬使用良種***進行人工授精配種給予補貼(具體補貼任務及金額詳見附表1-1)。
(三)補貼程序
按照補貼標準和核定的各項目縣補貼規模,將補貼資金撥付到縣級財政部門;由各項目縣確定供精單位;供精單位按照補貼后的優惠價格向養殖者提供種豬***;各地要嚴格按照《河南省財政農業專項資金報賬制管理辦法》(豫財辦〔2014〕29號)加強項目資金管理,縣畜牧部門將核定的配種情況及供精單位提供的有效憑證提供給同級財政部門,并對提出資料的真實性、合規性、準確性負責;項目縣財政部門根據同級畜牧部門核定的配種情況及供精單位提供的有效憑證,及時與供精單位結算補貼資金。項目資金以縣為單位,補完為止。
三、項目供種豬場、種公豬及供精單位管理
(一)供種豬場
供種豬場的基本條件是取得省級以上《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一級以上種豬場,或參加全省種豬聯合育種的種豬場。
供種豬場供種時必須附具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復印件、種畜禽合格證明、檢疫合格證明、三代系譜資料、公豬的生產性能測定成績及發票。
(二)種公豬品種和質量
2015年項目采精公豬品種:杜洛克豬、長白豬、大約克夏豬等國家批準的引進品種以及培育品種(配套系)和地方品種(豫南黑豬和淮南豬、南陽黑豬、確山黑豬等)。
種公豬來源于項目供種豬場,由縣級畜牧部門鑒定認可并向社會公布,并報省畜牧局備案。
種公豬符合本品種外貌特征,健康狀況良好,耳號清楚可辨,系譜清楚,檔案記錄齊全,綜合評定等級***。
優先選擇使用有生產性能測定成績、遺傳評估成績***的種公豬。
(三)供精單位的管理
供精單位應取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應優先選擇獨立建站,有必備的***生產、檢測、保存和運輸設施且管理規范,種畜系譜檔案齊全的站(場);種公豬存欄30頭以上,具有性能測定成績,評估優良;至少有一名獲得國家資格認定的技術人員;允許項目縣跨縣域選擇***種公豬站進入項目供精單位,提升區域性種公豬站的輻射、帶動和服務能力。具體要求按照農業部畜牧業司《生豬良種補貼項目種公豬站技術規范(試行)》執行。
供精單位及其供精品種、***價格等,原則上通過招標的形式確定,5月底前上報省畜牧局備案(詳見附件1-2)。每縣選定的供精單位數量不能超過5家。
豬人工授精技術服務站點應取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有必備的***保存、檢測、運輸以及輸精技術力量。
四、明確責任,分工負責
(一)省級畜牧部門負責制定全省項目實施方案,組織指導項目縣申報項目,對項目縣進行審核、篩選;為項目縣確定的供精單位和種公豬備案;制定工作措施和進度計劃,組織技術培訓和項目督導、檢查,組織項目種公豬及***質量檢查,指導全省項目實施。
(二)市級畜牧部門負責落實項目工作措施和進度安排,組織和配合技術培訓與項目檢查,組織轄區內項目縣實施好項目;落實供精單位的《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制度。
(三)項目縣畜牧部門負責編制項目實施方案,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及專家組,落實責任,組織本縣項目實施;對基層技術人員和養殖者開展技術培訓;會同有關部門,確定供精單位及***價格、人工授精服務收費內容及標準等;鑒定確認項目種公豬,報省級畜牧部門備案;加強供精單位、豬人工授精技術服務站點、人工授精技術員管理,規范配種服務收費,防止違規加價;指導供精單位、人工授精技術員和農戶做好豬***生產、發放和配種記錄,如實填寫母豬基本情況登記卡,建立健全配種、產仔等相關信息記錄檔案。做好補貼母豬佩戴畜禽標識及建檔立卡工作,建立本縣生豬良種補貼信息管理檔案。
(四)財政部門要加強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專款專用,按照項目實施進度及時做好項目補貼資金結算工作。
(五)供種豬場應按照計劃提供種公豬,價格不得高于同期該場銷售種公豬的市場價格;同時出具種公豬有關材料。供精單位按照項目區***需求組織生產和運送,并做好生產檢驗記錄;在良種豬***包裝上加施省畜牧局統一設計的良種補貼標識,確保項目區需要的良種豬***數量和質量;供精單位在開展生豬人工授精時,按照規定建立***發放使用記錄,發放通知書(或明白卡),收取有關費用。豬人工授精技術服務站點要對生豬人工授精服務做出承諾,公布24小時服務電話,做到隨時送配。
五、項目監督與檢查
要加大對生豬良種補貼項目實施全過程的協調、監督、管理和服務,并對實施效果進行評估。
(一)廣泛宣傳,接受社會監督
要按照公開、公平、透明的原則,公布補貼政策、補貼區域、補貼標準等。省畜牧局要公布補貼的項目縣名單,確保生豬養殖戶知情、受益。項目縣畜牧部門要在縣級電視、報紙等媒體上公布補貼政策、補貼標準、供精單位名單、種公豬耳號及***價格。供精單位要適時在項目村張榜公示該村享受補貼政策的詳細信息,包括受益養殖戶姓名、享受補貼畜種及數量、財政補貼標準及金額等,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各級畜牧部門要設立、公開生豬良種補貼項目監督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
(二)開展項目督查,確保項目實施效果
各級畜牧部門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認真組織督導和檢查,***掌握項目進展情況,了解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協調解決。檢查的***是良種豬***生產使用情況、配種記錄、項目進展和資金撥付情況等。在檢查中發現種公豬***質量不合格或者價格高于同期市場價格的,對弄虛作假的、違反服務規定的,給予通報批評或相應處罰,取消其今后參加項目的資格。地方財政部門要根據畜牧良種補貼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嚴禁擠占、挪用補貼資金。
(三)強化種公豬及***質量檢查
省畜牧局將對項目區使用的種公豬及其***質量進行定期抽檢、監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公布,對種豬***質量不符合要求的供精單位,責令各省轄市及項目縣對其整改或取消其項目實施資格。
(四)落實好項目情況上報制度
項目縣畜牧部門要在保證項目效果的前提下,加快項目實施進度,財政部門要及時結算補貼資金。不能按進度要求實施的項目縣下一年度調減任務或取消資格。項目縣要按月定期向省畜牧局上報項目執行情況并于2015年12月10日前,將本縣項目實施情況總結報告,報送省畜牧局。
河南省2015年生豬良種補貼項目計劃分配表縣(市)名稱核定
補貼母豬數(萬頭)
補貼金額(萬元)
西華縣
5
200
正陽縣
7
280
商水縣
2
80
固始縣
4.5
180
濟源市
4.2
168
平輿縣
2
80
林州市
3.6
144
遂平縣
6
240
中牟縣
6.5
260
柘城縣
4
160
潢川縣
3.9
156
新鄭市
2
80
武陟縣
3.2
128
衛輝市
3
120
內鄉縣
6
240
偃師市
3
120
祥符區
3
120
尉氏縣
3.5
140
輝縣市
3.2
128
臨潁縣
3.7
148
禹州市
3.2
128
通許縣
3.5
140
淮陽縣
2.1
84
汝州市
4.6
184
浚縣
3.2
掃一掃
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