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行業已進入淘汰賽,而現在的形勢,是越來越接近尾聲。將來我們會看到中國養豬業的改變,這個改變,就是低養豬成本主導市場。在大形勢下,企業、經銷商與養戶一起追求低養豬成本(6元一斤)是歷史的必然。這不是誰愿不愿意干的問題,而是未來十年行業競爭的根本性標準。誰做得好,誰就可以生存。否則,養戶和我們都會被淘汰!
一、養豬行業進入谷底
這些年,在養豬行業里,有多少人出局了,有多少人留下了,我們仔細看看,就能聞到硝煙的味道。
2014年上半年豬價的"跌跌不休",使得很多中小豬場和散戶損失慘重。加上資金周轉不靈,養豬成本居高不下,他們就像老母豬鉆籬笆——進退兩難。
散戶退出 不可逆轉
豬病越來越多,散戶幾乎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散戶母豬年提供出欄豬14頭左右,而像廣東溫氏,母豬年提供出欄豬達20頭以上。散戶自繁自養幾頭母豬,好年頭也就賺15000元左右,養豬又臟又累,還不如出去打工,一個月也有幾千元工資。
行業大洗牌
***近幾年,行業競爭好像軍閥混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高手出招,精彩繽紛。
江西某飼料廠,成立不到十年就實現800多萬噸。不過,它走散戶路線,它賣便宜料,它的主體用戶在消亡,它缺少為用戶打造低養豬成本能力。
北京某廠,以"三高"策略在福建瘋狂一時。但是,只顧上中游的瘋狂"發展",不重視養戶養豬賺錢,性價比不合理,頗受養戶質疑。
可以說,現在的大佬們,不管它以前多么偉大,只要它膽敢安于現狀,不抓緊靠近用戶,等待它們的——只能是浮云。
二、新形勢下的挑戰
終端消費者決定鹿死誰手
隨著近兩年商品豬供大于求,競爭的規則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之前,供求平衡時期的話語權在養豬戶,誰能給養戶提供占養豬成本大頭的低成本飼料,他們就更樂意選擇誰。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決定權轉移到終端吃肉用肉的消費者手里。更確切的是雙匯雨潤肉食巨頭低價儲備凍肉,是生豬市場販豬佬的選擇。
養豬成本決定誰留下來
就2014年第四季度而言,豬價在7元上下,即使是7塊錢,也有超過一半的養戶沒錢賺甚至虧本。
成本是中國養豬業淘汰賽中的一個重要標尺,只有你的豬場成本足夠低,你才能在淘汰賽中屹立不倒。
三、轉型勢在必行
誰帶領養戶低成本養豬?
這些小養戶,賭運氣好,賭豬價高,賭豬病少,他能做到低成本養豬嗎?還有些中小豬場,想養好豬,但面臨請人困難、養豬技術、飼料質量、品種改良和資金緊張等諸多難題。不解決這些,就做不到養豬低成本(6元一斤)。
未來的比拼,不是拼誰的飼料便宜,不是拼誰的賒銷大,不是拼豬價,而是拼誰能夠帶領養戶做到6元一斤。這需要有眼光的飼料企業和經銷商的共同努力。
科技養豬是王道
伴隨散戶消亡,未來5~10年,自繁自養30-500頭母豬的養戶將是發展主流。而他們,卻感到彷徨,感到無奈。他們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想要養豬技術上的支持。
送一包兩包,甚至送一噸兩噸,改變不了養戶虧本甚至淘汰的命運。下定決心把養豬問題搞懂,不拘一格引導養戶走科技養豬之路,才是王道。養豬老百姓真心需要我們的幫助,需要真正把他們裝在心里的人,需要能解決他們實際問題的人,而非僅僅是飼料人。
掃一掃
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