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年來,我國養豬業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散養戶退、規模化豬場進的格局已形成,同時,高風險、高成本、高科技的特征也日趨明顯。面對變化的環境,生豬散養戶的路應怎樣走?是否要堅守?若是堅守,靠什么來求生存、求發展?這些是生豬散養戶者要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新常態
中國目前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生豬業也在遭遇重大的變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產業格局發生變化。2012年全國規模養豬***戶和商品豬場有25.5萬個,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場出欄量占全國出欄總量的比例達到39%,比2000年提高了30個百分點。從養殖主體上看,不僅飼料、食品加工等生豬業的上下游產業紛紛巨資養豬,就連萬達集團、恒大集團、高盛、武鋼、、廣東德美化工、山西焦煤集團等業外大佬也雄心勃勃地跨界養豬,并被戲稱為金融豬、鋼鐵豬、IT豬、化工豬、煤炭豬等。
二是成本大幅提升。在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近年來,生豬業的成本出現明顯上漲,但生豬價格未相應上漲,致使生豬業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
三是食品安全的壓力飆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費者對豬肉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瘦肉精、病死豬肉的沖擊下,關注度也在提高。
習大大前不久說: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我們黨在中國執政,要是連個食品安全都做不好,還長期做不好的話,有人就會提出夠不夠格的問題。
由于對千家萬戶進行質量監管,無論是監督檢查還是抽樣檢測,都難以實現全覆蓋。因此,破解豬肉安全問題,必須以轉變生產方式為根本,堅定不移地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
三是市場波動加劇。受養豬業生產周期和國內外經濟大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豬價波動加劇。豬周期被打破,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反成為常態。唐人神董事長曾說,目前能把行情研究好的只有兩類人:一種是神仙,一種是神經。
四是資源緊缺問題日漸突出。隨著生豬業的快速發展,飼料糧需求增量將高于國內糧食預期增量。同時,規模養殖用地難、用工難、融資難等問題也對生豬業發展形成嚴重制約。
五是疫病防控面臨的挑戰加大。由于品種、養殖密度、飼養管理、抗生素和藥物不規范使用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加快了細菌病毒變異速度,使得生豬疫病防控難度不斷加大。加上基層獸醫防疫隊伍素質不高,執業能力參差不齊,獸醫系統培訓平臺和執業獸醫體系尚未完善,生豬疫病防控面臨的挑戰更是艱巨。
六是環保壓力變大。由于技術與成本可行的豬場廢水處理與回收利用的模式(工藝)還不足以應對各種類型養豬場產生的污染問題,隨著我國生豬業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開始出現。
2014年,《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實施。
2015年,新環保法實施。
隨著社會公眾對生態環境的越發重視,環保是否達標已成為養殖場建設運行的“一票否決”條件。隨著一系列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規出臺,一些地方政府也積極推行限養和禁養的政策。如果說動物疫病影響的是經營者的效益,那么環保問題則已關系到生豬業能否在某些地區繼續生存。
七是生豬市場見頂。不是需求見頂,是產能見頂。在資源和環保的強約束下,預計會有不低于20%的生豬產能被壓縮。從國外進口一定量的豬肉將成為行業的常態。
總之,在新的形勢下,我國生豬業正在發生重大的變革,受此影響,散養戶開始加速退出市場。
生豬散養戶要***思考的問題
在大資本進軍養豬業的今天,散養戶還處于微利艱難的奮斗期。養豬這個生意并非想象中那么好做,為了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就需要對以下的一些關鍵詞進行認真思考。
堅守
全國畜牧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全國畜禽規模養殖比重提高10-15個百分點,年出欄500頭以上生豬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50%。產業環境的變化,國家政策的引導,集約化豬場的興起,不斷的擠壓著散養戶的生存空間,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散養戶是堅守還是離開?
為什么要堅守?
興趣?為了興趣而養豬很雷人,還好,沒有幾個養豬人說自己是因為興趣而養豬。
致富?一年出欄幾十頭豬,即使在***理想的狀態下,年收入也不過數萬元,還不及外出打工所得,何況打工的收入基本是無成本和無風險。
事業?絕大多數散養戶既缺資金,又缺技術。在這樣的情況下,談發展,談事業是很柏拉圖的。
總之,在筆者看來,絕大多數散養戶應選擇離開,這是順應產業發展和政策引導之舉,也是理性之舉。養豬是***性極強和高風險的產業,也是資金密集型的產業,普通散養戶是不具備進入門檻的,也缺少相應的風險承擔能力。普通農民積累一點資金很不容易,鼓勵他們養豬,其實是在害他們。
當然,如果散養戶已經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而且養豬水平確實***于大多數人,這種情況下堅持留守則無可厚非。
伙伴
合作伙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對于生豬散養戶,由于自身擁有的資源不足,就更加重要了。
生豬散養戶在選擇合作伙伴時***重要的依據是能否給你提供更多的價值。遺憾的是,不少的生豬散養戶更看重的是價格。價格低就代表成本低嗎?價格高了盈利就一定少嗎?在這個問題上,生豬散養戶要樹立動態成本的觀念,抓住事物的本質----成本的高低不是***重要,關鍵是盈利的多少。
因此,不管游說你的商家說的如何天花亂墜,也不管產品價格低的如何讓你心動,如果他不能承諾比別的商家能讓你獲得更多價值,就不宜選擇作為合作伙伴。
可能有的生豬散養戶會說,我怎么知道哪個商家提供的價值更多?可以看口碑,可以看品牌,可以看服務的項目。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商家口碑、品牌皆佳,而且提供的服務范圍廣,甚至干脆就是“保姆”式的,就會更靠譜一些。
行情
很多生豬散養戶非常關心豬市的行情,希望總是能在低位補欄,高位出欄。這種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非常不可取。因為行情變幻莫測,除了上帝,別人是預測不出來的。
所以,生豬散養戶不必太關注行情的,它又不依你的意愿而改變,過于關心又有何用?況且,行情是公平的,不會因為不同的人而不一樣,實在沒有過于關注的理由。
養豬人只要能養好豬,只要能把豬養得比競爭對手好,就是永遠的贏家,不論行情好壞,區別之在于賺多賺少。生豬散養戶過度關心行情,說到底,是不能比別人跑得快,是沒有信心自己養的豬比其他人好。
因此,我們要引導生豬散養戶把注意力從行情上轉移到如何養好豬上,這對于推動生豬業的良性發展意義非淺。
盈利
凡是當父母的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孩子的健康不在于物質條件,而在于照料是否用心和科學。同理,影響生豬散養戶盈利的關鍵,不在于飼料的好壞,也不在于獸藥疫苗的質量,而在于是否搞好了飼養管理。筆者曾去過不少的豬場,一進去,嗅味極大,豬在這樣的環境中,其健康和生長不可能不受到影響。
所以,當不能盈利時,生豬散養戶要多檢討自己,而不能怪飼料、怪獸藥、怪疫苗,甚至怪老天,只有這樣,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養豬水平,才能把豬養的比大多數人好,才能讓自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
總之,當前我國生豬業的大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對于生豬散養戶來說,這個變化是挑戰大于機遇。在筆者看來,絕大多數的生豬散養戶應順勢退出這個市場,只有那些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并且具有較高養豬水平的才適合繼續留下來。當然,適合留下來并不意味著就能走好,對于那些具備一定條件并真正想走下去的生豬散養戶而言,認清自己和善于檢討才是行將致遠的真正關鍵。
掃一掃
掃一掃